亚健康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抢占大健康市场桥头堡 [复制链接]

1#

采访手记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大健康”成为热词。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国家卫计委改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释放出改革升级的重要信号。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已经超越过去任何时代,大量消费需求集中爆发。

大健康市场正在成为下一个蓝海。中国互联网巨头马云说:“超过我的人,一定在大健康领域产生”。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曾如此形容大健康产业:“这股风比房地产大。下一个五年大概有20万亿元。”

阿里、腾讯、苏宁等纷纷跨界,同仁堂、云南白药等传统药企辗转腾挪,科大讯飞等高科技新锐更是牛刀小试,再加上险资、外资布局,大健康市场风起云涌。

早年受过医学专业训练、下海投身健康管理的阮夏君是这个领域最早的一批吃螃蟹者。根据她的观察,中国大健康市场要避免“杂草式野蛮生长”,急需加强政策引导、改善行业管理,使资本、金融、技术和互联网产生共振,可以期待走出国门,成为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的一朵奇葩。

本报记者王南

中国经济时报: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健康中国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战略,这是否意味着大健康市场正迎来春天?

阮夏君:大健康市场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当人均GDP达到至美元时,社会整体消费模式将从注重衣食无忧,转变为讲求生活质量,大健康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将呈加速趋势。以美国为例,美国的人均GDP在年突破了美元,到年达到美元,在这期间大健康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超过六百家新兴健康食品公司在这个时期成立,推动健康食品行业,在短短三十年间规模提高到一千倍。而日本人均GDP在年突破美元,在年突破美元,整个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日本的大健康行业高速发展,其消费额从20世纪70年代的1亿美元,增长到年亿美元。中国人均GDP在年突破了美元,年我国就有九个较大城市人均GDP超过了美元,可以说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力的基础已经形成。

中国经济时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国家卫计委改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你认为这释放出什么重要信号?

阮夏君: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设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意味着改革升级,将过去那种相互制约、相互不配合的因素去除掉,扭转医改实施进度缓慢的状况。更深层次上,意味着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调整,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调了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健康、大卫生概念。

中国经济时报:你如何评价中国健康市场的发展现状?

阮夏君:按国际通行标准,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美国健康产业是第五大产业,年产值超过3万亿美元,占同期全球市场的41.5%。中国大健康产业仅占GDP的6%,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0%。“健康中国”这一重要战略,已经受到社会各界广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