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刘通
工作单位:医院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着同样举足轻重的地位。生理问题众所周知可以通过仪器的检测观察得出诊断依据,然而许多人却不知道心理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心理测验的方式进行检查,测验结果也是诊断心理问题的重要依据。
“心理测验我做过,不就是答题么?”
对,也不对。
有可能你做过的测试是这样的:
这样的:
也有可能是这样的:
可是这些真的是科学意义上的心理测验吗?答案显而易见,并不是。
心理测验的“庐山真面目”
心理测验是指根据心理学理论,在心理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借助量表和访谈,对受检者的情绪、记忆、智力、个性等心理特点做出科学分析,并给予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心理测验的类别
心理测验按照功能可分为:
01
能力测验
从心理测验的观点看,可将其分为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实际能力是指个人当前“所能为者”,即代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是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或训练的结果。潜在能力是指个人将来“可能为者”,是在给予一定的学习机会时,某种行为可能达到的水平。
02
成就测验
主要用于测验个人或团体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因为所测得的主要是学习成就,所以称做成就测验,最常见的是学校中的学科测验。
03
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主要用于测验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品德、情绪、动机、信念、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亦即个性中除能力以外的部分。
测验的方式
01
纸笔测验
测验所用的是文字或图形材料,实施方便,团体测验多采用此种方式编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纸笔测验已经可以完全移植到计算机、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由主试计算机操作,被试端回答即可。
02
操作测验
操作测验项目多属于对图片、实物、工具、模型的辨认和操作,无需使用文字作答,所以不受文化因素的限制。
03
口头测验
测验项目为言语材料。主试口头提问,被试口头作答。
对于临床的意义
在临床方面,心理测验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确定心理因素对于患者疾病的影响,减少医生问诊的内容从而节省诊疗的时间提高诊疗效率。测验结果也可以为诊断与鉴别其他疾病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特别是对于临床其他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包括呈阳性却不影响健康的)或比较排斥临床检查的患者,心理测验都是不错的选择。
比如临床中极为常见的躯体形式障碍: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尽管症状的发生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有关,但患者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就可以用心理测验的方式对其病症进行辅助诊断,方便转诊会诊,从而使患者得到准确的医治。
有数据表明门诊患者中抑郁的比例达9-20%,住院患者中有25%伴发抑郁。
在日常接诊中出现头晕头痛、体重下降、胸闷心慌、颈背疼痛、喉咙有梗塞感、食欲不振,情绪不佳、神疲乏力、睡眠障碍、烦躁不安却在各项检查中未见异常的都可以辅助心理测验。
由于继发于情绪问题的躯体症状和原发性躯体疾病所致症状非常相似,导致这些患者往往在临床各科如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皮肤科、中医科等科室反复就诊却不得对症治疗。不但强化患者对于疾病的认可,贻误诊断,更加重疾病负担。心理测验中常用的SCL-90、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就可以很好的帮助临床医生解答患者疑虑,方便会诊转诊,从而对症治疗。
心理测验的意义
一方面可以作为心理疾病的辅助检查和诊断工具,进行感知觉、思维、情绪、意志行为、睡眠、心理发育和性心理等问题,以及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等心理维度的心理测验。另一方面广泛应用于正常人群心理健康和亚健康的普查、健康管理、亲子关系、学业咨询、职业倾向咨询、婚姻家庭咨询和法律咨询等诸多领域,包括领导能力、合作能力、社交能力、创造能力、挫折承受力、敬业精神、情绪稳定性、宽容性、竞争性、独立性和社会化倾向等心理维度。
如何保持“心理温度”的恒定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精神压力,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心理或情绪问题。很多人都会有过这样的感受:在某些时候觉得孤独、苦闷、无助、情绪低落、兴趣下降,发现工作、生活、情感压力过大、婚姻、亲子、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并且这种不良感受持续加重,出现胸闷难受、焦虑不安、容易发火、心情烦躁、失眠等症状。那么,就应该通过心理健康体检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医院心理健康体检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先进设备、最专业的心理体检系统,和技术精湛的专业队伍,在全国率先开展正规有资质的心理健康体检服务。现已接受社会各个群体心理体检万余例。可以根据要求形成心理咨询、医院、心理护理、驾驶员考评、学业咨询、婚恋咨询、职业咨询、司法鉴定和健康管理等十种专业报告。让您准确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发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积极预防,有效寻求帮助,提升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科室带头人肖爽
心理治疗师;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计生协会青春期健康师资专家评委,吉林省康复医学会精神心理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精准康复专家组成员。曾获国家级科研成果一等奖,发表国家级论文10余篇。主要从事临床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研究方向为心理选拔和心理康复。
出诊地点:
医院门诊楼二楼心理体检中心
出诊时间:
周一到周五8:00-16:00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