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提示:
随着马世琦先生养正桩功第一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有缘人开始从中收获健康和功夫,不断证明着中国老祖宗的大智慧和正法对重塑人们身心的无限价值。广大桩友们在掌握了第一式的功法后,自然对第二式及后面的更多功法充满了期待,也有不少桩友开始按照马老《顶天立地的功夫》一书中的要领尝试习练。
尽管马老在书中已经公开了桩功八式的全部练功细节,并指出完全可以实现自学;但由于广大读者的理解能力各异,身体协调性也有着天壤之别,在自学时常会发生没学会,练错了的情况。如果按照顺序从第一式开始练起,即使第一式姿势不完全标准,也是比较安全的,只是养生效果会打些折扣而已。但如果跳过第一式,直接从后面的功法练起,或者在第一式未练到应有的境界时便开始习练后面的桩功,就不好说了。因为后面的桩功是为了修炼更高层的功夫而创立的,对身体素质和姿势准确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尤其是习练者在自己身体还有旧患未消时,习练第一式以后的桩功不一定会产生应有的效果,往往是徒劳无功;如果姿势不准确,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马老这本书定位于“功夫”,养生只是附带效果,为修炼功夫扫清障碍,清平地基而已。
近期不少桩友的反馈在自学桩功第二式及更高阶段的功法后出现了血压升高等身体不适,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经核实后发现他们均未达到习练第二式的要求,同时对练功方法理解有误导致操作不当。
为了帮大家更好地理解第二式的练功要点,进一步降低学习难度和风险,经马老批准,我们特别撰写此文。本文将详细解读养正桩功第二式的功理功法,明确练功门槛,并针对常见问题进行解答,理清一些容易混淆的重要概念。希望想学习进阶内容的各位桩友认真学习,反复揣摩。
马世琦先生的养正桩功第二式。详细姿势要领请参见《顶天立地的功夫》第页。
养正桩功第二式的作用是什么?
从养生的角度来说,第二式的作用是更好地“炼气化神”。
这里的“气”不是空气(物质),而是内气(能量),也称为阳气、正气,包括先天之气(炁)和后天之气(氣)等,每个人的内气都是与众不同的。内气从哪里来?人体本来就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损耗,我们的生命质量主要由内气水平决定。马老的养正桩功之所以能达到不可思议的养生效果,就是因为其能够实现培补内气,因此习练者可以真正把健康把握在自己手中。站桩培补内气的过程是“炼精化气”,“精”指的是水谷精微(饮食),“炼精化气”的位置是下丹田,桩功八式中的第一式最容易让身体进入到“炼精化气”的状态,因此培补内气的效果最快。
“炼精化气”的下一个境界是“炼气化神”,即把内气以及一些精微物质在一起烹炼,进一步提升能量,同时强化元神。“炼气化神”的位置在中丹田,养正桩功第二式的姿势更容易让内气在中丹田区域汇集,因此更侧重于“炼气化神”。这个过程很复杂,因人而异,同时无法量化,因此很难描述清楚,但却是客观存在的。养正桩功的这些状态已经超出医学的范畴,而是道家修身学
以上几张图依次展示了不同的内功修炼状态。桩功第二式偏重于第三张图展示的状态——“炼气化神”。
从功夫的角度来讲,“炼气化神”对应着暗劲阶段。第二式可以快速提升功力,强化中丹田区域的力量,练出中丹田气率形的运动(开合)和发力方式(横劲)。这也是马老武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之一。
什么时候可以练第二式?
桩功第二式虽然可以自学,但门槛很高,为了便于大家实现自我判断,我们总结了以下五个条件,简称“五个门槛”:
养正桩功第二式的五个门槛
1以百分制计算,站桩第一式的桩型准确度达到95分以上。能达到这个分数,说明身体已经高度放松(完成了松肩、松腰、松胯等步骤),守中水平很高,身形很正,没有长短腿等问题。
2身体健康或已恢复健康。疾病和亚健康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时,练第二式要么效果不大,要么适得其反。
3气沉丹田,形成自然腹式呼吸,外形上为小腹常圆。这说明身体已经完成了呼吸方式的改造,处于稳定的放松状态,并且内气有盈余。
4两腿气脉全通,双脚始终处于温热状态,在不站桩时也是。内气上行容易,下行较难,双脚能处于温热状态,代表气血总量充足。很多经常练习打坐的人士,双腿气血循环较差,尤其要注意这一条。
5两肋可以随自然呼吸自动打开。这一条最关键,代表身体认为自己真正到了可以习练第二式的时机,并自动过渡到这个状态。
如果以上任意一个门槛没有迈过,那么说明还没到练第二式的时候。
四类人不适合练
一未满足以上5条中的任意一条。
二练过意念引导类功法的人士,如气功。在我们的教学经验中,出问题的基本都是这类人士。这类人士的意念对内气的影响很大,因此为了保险起见,即使迈过了前面的五条门槛,还是建议此类人士不要尝试桩功第二式。
三长期习练需要屈膝的功法的人士,如低架太极拳、马步等,很多传统武术爱好者都属于这种情况。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逐渐发现的问题:长期蹲着或半蹲着练功,会深刻地改变内气运行的方式,使这类人士比普通人更容易气血上逆。至于练了多长时间算“长期”?很难一概而论,况且绝大多数中国人或多或少都练过或体验过一些需要屈膝的武术。因此此类人士能否练第二式,除了迈过五道门槛之外,最好来明心堂让老师现场确认和指导一下,否则安全隐患也相当高。
四迈过了5道门槛,且没练过其他功法、功夫,并经明心堂老师亲自传授第二式练功方法,但习练后出现身体不适的人士,如血压升高等,也不适合习练。这种情况极为罕见,但慎重起见,我们还是把这条加上。
属于上述四类人群如果冒然习练第二式及后面的桩功,可能会出现气血上逆、冲头的情况,给身体带来不适,且不一定有有效的解决方法。
综上所述,桩功第二式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这里的身体素质高不是指多强壮,而是身体的放松级别、通畅程度和内气的库存水平等。只要有一方面不理想,第二式就练不起来;如果强行习练,要么徒劳无功,要么气血上逆。
“小腹常圆”——修行者的标准身材
“小腹”指下丹田区域,“常圆”意味着内气盈满。这也是修行者的标准身材,博物馆中的古代佛、菩萨塑像均呈现这一特征。
请注意小腹常圆的区域是肚脐及以下,而且小腹应该是温热的。如果是肚脐上方到中脘处常圆,就不是丹田气满,而是啤酒肚了~
第二式应该怎么练?
很多桩友看了马老《顶天立地的功夫》中对于第二式的讲解,感到一头雾水。如果是这样,就代表第一式还没站到位,身体对内气、放松等没有足够的体会,不知道马老在说什么。其实已经说得非常详细了,我们在此帮大家梳理一下,并给出一些重要的练功提示,只要用心体会,功到自然成。
《顶天立地的功夫》书中对桩功第二式的讲解如下:
“开两肋的时候横着开,你这(胸)空下来,气才能从两肋这开合……
……你在站桩的时候慢慢地把心神放到下面来,然后再放到中丹田。一开一合的时候,是用神在驱动它,神驱动意,如鼓槖龠嘛,槖龠虚而不屈,动而欲出,你放松下来以后中丹田打开了……
……站桩也不要憋气,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练功的时候不是憋气,就跟如鼓槖龠似的,虚而不曲,动而欲出。咱们脐上的中丹田,也是土釜*庭横向打开,把中丹田打满以后就像轮胎一样,第一护着你的脾胃,第二护着你的软肋。这时候一开一合,收的时候为合……
……道家讲丹田旁边左为玉堂宫,右为洞房宫,相似于两个吹风管。中丹田的开合呼吸就像拉风箱一样,拉开以后,再往回推的时候,风就从两个风管吹回下丹田……
……轻吸缓呼……
……左玉堂,右洞房,两个吹风管,中丹田练第二式的时候,横的一开一合,虚而不屈,动而欲出,两个风管在吹下丹田的火……”
名词解释:
1中丹田:有些人认为中丹田在膻中穴,这是不正确的。正如同“田”的字义,中丹田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点。具体范围是肚脐以上,剑突以下的体腔部分,道家比喻为“土釜*庭”,意思是泥土做成的锅或*颜色的庭院。《*庭经》以*庭为名,足见其重要程度。
2开两肋:两肋,是指胸骨以下部分的肋骨,大概是6-12肋。吸气开两肋的时候会进一步打开身体的内部空间。
3槖龠:读音为“陀月”,橐龠是古人做饭烧火用的鼓风机,用来控制火候。橐是风箱,龠是风管。
槖龠——风箱
要点提示:
1这不是胸式呼吸,因此吸气时剑突以上的胸廓是不能动的。吸气时两肋要向身体两侧横着打开,摸上去有明显的位移。吸气时不能收腹,不能憋气,也不要压缩小腹。呼气时自然放松。呼吸时都不要用力,要做到“轻吸缓呼”,如果猛吸猛呼,则容易风太大把火“吹灭”,导致拉肚子。
2这也不是顺腹式呼吸,因此吸气时小肚子并不鼓起,呼吸时小腹形态均维持不变。
3如果做不到上面两条,说明您现在还不适合练。如果做到了,但比较辛苦,也不适合练,因为中丹田区域相关肌肉等组织还不够放松,或者下丹田积累的内气不够用。
4如果您已经迈过了前面的五个门槛,尤其是站第一式时会自动形成这种开两肋的呼吸方式,且不属于不适宜练功的人群,说明可以尝试练第二式了。
5在《顶天立地的功夫》一书的“炼气化神阶段”示意图中标注了“开两肋(逆腹式呼吸)”,部分桩友由于无法理解开两肋,于是便去查阅有关逆腹式呼吸的方法。由于目前业界并没有对于逆腹式呼吸的标准定义,网上也流传着不同版本的习练方法(但很少提到习练者需要具备的境界),结果个别桩友由于操作不当而产生身体不适。我们在这里再强调一下:练功要精纯,习练马老的功法时,如果您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辨别能力,切勿同时习练其他功法。一则不是每种功法都是正法;二则即使是正法,也要符合习练者当前的身心状态,不能超前、越级习练。
术语定义
中丹田开合呼吸
由于第二式的呼吸状态(请注意是“状态”而不是“方法”)是马世琦先生修炼体系中武学部分的核心,为了给功法的传播创造方便,同时避免和其他逆腹式呼吸方式产生概念上的混淆,我们将第二式的呼吸命名为:“中丹田开合呼吸”,简称“第二式呼吸”,作用是“炼气化神”,练功前提是“五门槛和四类人”。
常见问题
“我需要练第二式吗?”
依个人需求而定。如果您的需求只是祛病强身,调理亚健康,修身养性,那桩功第一式绝对可以满足您的一切要求。如果您在功夫上有所追求,或想进一步挖掘自己的潜能,那可以多练第二式。
马老始终强调:“多练第一式”。要练多久呢?练一辈子都可以。第一式是母式,是基础。地基打的越稳,上面的建筑才能盖得越高。马老内功修炼体系中的各种功法,都是桩功第一式身形的动静变化。所有的能量来源,也都是第一式的桩型。可以说,只要第一式站明白了,后面的功法就一通百通了。而后面的功法练到瓶颈时,还是要回到第一式来查缺补漏。前面提到,第一式桩型要掌握到95分以上,且达到相当境界才能练后面的功法;但对初学者而言,第一式桩型只要掌握60分就可以养生了(靠门站或靠棱站至少75分)。明心堂桩友创造的各种生命康复奇迹,所打破的各种医学上的“不可能”,都是站第一式实现的。马老常说,“因为最重要,所以才放在‘第一’”。
“马老说第二式对脾胃好,我脾胃有问题,能不能多练第二式?”
马老说的第二式对脾胃好,是指可以在脾胃健康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开启中丹田“炼气化神”的潜能。脾胃有问题,说明身体还没有恢复健康,中焦也必有不通之处;如果强行习练第二式,有可能造成气血上逆。
如果脾胃有问题,应该多站第一式来修复,待完全健康之后再练第二式。
另外站形意拳的三体式对脾胃的康复有奇效,与第二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更容易形成中丹田开合呼吸,相比第二式更加安全。只是三体式在习练初期身体不放松时会比较辛苦,而且自学如果姿势不到位很容易受伤,必须现场传授。
“第二式不就是手的位置和第一式不同吗?”
马老的桩功八式是以形炼气、以形引气、以形采气。八式的身形完全相同,姿势区别在于手臂的位置,作用在于引导内气的方向。第一式的手型易于让内气在下丹田部位蓄积,向两腿和更低处运行;而第二式的手型易于让内气向中丹田位置运行。后面的几式桩功,逐渐引导内气向更高、更远端运行。
从内气的特点上来看,本来就容易向上走,不容易向下行。现代人下盘不通,用脑过度,呼吸又浅,内气一直浮在上面,很难下来。因此让内气降下来是最关键的,降得越深,越健康,越安全。我们常说的要接地气、脚踏实地、事情落地就是这个道理。要顶天,先要立地,这是必须遵守的规律。《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清晰地表达了修行次第,第一步是落地。
所有的奥秘都在第一式中。因此永远要多站第一式,把自己松透,松到底,时候到了,后面的桩功自己就知道怎么练了。
从明心堂这些年的经验来看,看书和视频自学第一式,后来又自学第二式的桩友,极少有能完全练对的,全都需要老师重新调第一式的身形。即使追随马老练功多年的学生,也有个别人因为自己先天协调性差、身体僵硬(旧伤等原因导致)等原因,第一式桩型只能达到80分水平,掌握不了第二式的功法。与此同时,我们也遇到过一些先天条件比较好,而且练功比较精进的学员,在第一式站桩-小时以后,可以自己过渡到第二式的练功状态——身体自动开两肋。
“为什么我打不开两肋?开不好有什么危险?”
无法做到两肋开合的原因有二:一是中丹田区域的肌肉等生理组织不够放松;二是内气不够用。
先说放松,绝大多数人都卡在这一关,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一下这个区域的结构有多复杂:从前面看有腹外斜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第6-12肋、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膈肌;从后面看有背阔肌、下后锯肌、最长肌、腰髂肋肌、多裂肌、腰方肌、腰大肌、腰小肌等;同时还有各肌肉之间、脏腑之间的筋膜等等。
这些位置只要有一个不放松,不协调,就会影响开两肋的准确程度。如果开不开,内气难以在中丹田汇集;开高了,容易气血上逆;开猛了,容易拉肚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中丹田区域有很多僵硬的地方,原因也极为复杂。如何放松它们呢?站第一式,或多做动功。因为第一式在气沉丹田的过程中,就会逐渐放松到这些位置;而动功则是带着内气的动态扫描和躯体拉伸,优化各部位的力量传递、气血循环等。
有一些人士由于职业的原因,中丹田区域放松的非常好,做到开两肋相对比较容易,比如歌唱家、吹奏乐器演奏家等。他们经过专业的发声、呼吸训练,具备更好的体腔共鸣效果和更大的肺活量;他们对气息控制的精准程度远超常人,也很长寿。但我们不鼓励大家在功力不够时刻意练习开两肋。为什么呢?这就是刚才提到的第二个问题:内气不够用。
开篇我们就提到,第二式是为了更好地“炼气化神”。开两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为的是在中丹田区域精炼内气。没有内气或内气不足,就谈不到精炼。最好是下丹田内气已经盈满,并进一步蓄积到了中丹田位置,这时身体才有可能进入到“炼气化神”境界。
对于身体还处在疾病或亚健康状态的初学者来说,桩功第一式积累的内气都被身体在第一时间调走去修复旧患了,同时还要应对每天的工作生活所需,比如一根冰棍就耗掉两小时桩功,一顿酒局往往三天白站等等,因此真正能攒下的内气并没有多少。已经掌握了桩功第二式的桩友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内气不够的时候,站第二式其实挺累的,还是站第一式舒服。
“第二式的呼吸如何练习?”
不用刻意练习,功到自然成。如果要加速形成这种呼吸方式,可以多站三体式,多做动功。三体式和动功的身形更容易形成自然开两肋的呼吸方式。
目前流传较广的腹式呼吸定义大致如下:“顺腹式呼吸是吸气时小腹鼓起,呼气时小腹缩回。逆腹式呼吸相反,吸气时小腹缩回,呼气时小腹鼓起。”于是很多人就去研究怎么控制小腹,发明出了各种腹肌控制术,现在流行的各种呼吸方式均与此有关。
在马世琦先生的内功修炼体系中,顺、逆腹式呼吸指的不是呼吸方法,而是练到不同境界时的呼吸状态。这两种呼吸不是相反的关系,而是递进的关系。要形成逆腹式呼吸,必然先达到顺腹式呼吸,而且需要下丹田内气盈满。
从外观上看,在第二式吸气开两肋时,小腹并没有缩回,依然是饱满的。
马老修炼体系中的武学部分,比如动功、太极拳、形意拳、身法步法等,理想情况下需要达到桩功第二式的逆腹式呼吸状态从而练出中丹田气率形的运动模式,但在练拳时也一直是小腹常圆的,并不需要吸气时将肚子缩回。
如果内气不足,逆腹式呼吸是很难进行的,即使在外形上看来是两肋横开了,但并未真正启动“炼气化神”的机制,变成了纯粹的腹肌控制术。这些控制术可能对身体有益,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但都属于“有为法”;而第二式的呼吸状态属于“无为法”,功夫下到时,只要把桩型摆好,身体会自动开两肋。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无论是顺腹式呼吸,还是逆腹式呼吸,都是修炼到不同境界时的自然呼吸。桩功第二式的逆腹式呼吸(中丹田开合呼吸),需要充足的内气来提供能量支撑。
综上所述:当第一式真正站到位的时候,该松的地方都松了,内气也攒够了,身体会自然过渡到第二式,会自动开两肋,这时才是真正的“炼气化神”,完全不需要人为干预。身体的智慧远远超过我们的认知,所以马老始终强调:“不求自得”。
“马老在书中不是说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选择练八式桩功的任意一式吗?”
马老在《顶天立地的功夫》一书中的原文是这样的(第页):“咱们这个八式呢,感觉适合自己的,我站哪个舒服,可以多站”。这可能也是很多桩友过早练第二式乃至后面功法的原因。但在书的附录部分(第页)也明确提出“判断进阶学习下一式的标准,主要是内气的积累水平和运行能力”,言外之意即桩功八式是有习练顺序的,这和前面的说法是否矛盾呢?
其实并不矛盾。《顶天立地的功夫》一书的副标题是“形意拳内功讲记”,是马老的讲课记录,当时在场听课的是入室弟子和一些长期跟师的学生,全都已站第一式3年以上。马老说可以根据兴趣来选择,是针对在场弟子和学生的,因为这些人中确实有人喜欢站第五式,有人喜欢站第八式,而且经过马老亲自确认姿势没问题。他们的身体都很健康,之前也没有练过气功;他们练功的目标不只是健康,还有功夫等等。
对于广大初学者而言,在处于疾病和亚健康状态时,经络不通,身心紧张,则应该按照附录部分的指引来练(第页):
“以练习桩功第一式为例,如果能做到自然状态下的顺腹式呼吸,体会到下丹田中内气蓄积已满,后腰及两肋下方可随呼吸起伏时,即可开始学习桩功第二式——修炼中丹田……马老师建议,桩功前三式的基础打牢之后,后几式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练习”。
本文给出的五道门槛即是对书中练功次第的进一步补充。
总结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一,养正桩功第二式的作用不是修复身体健康,而是在健康以后对身体的强化和升级。练第二式后,身体会超越常人的健康状态,以及自己生命原有的瓶颈,身心都进入到更高的生命层次。通俗地讲,第一式是让弱者变强,第二式则是让强者更强。马老的修炼体系中各功法都是以第一式身形为基础,武学部分则以中丹田的运用为基础,因此第二式更多的意义在于功夫层面。
第二式主要强化中丹田,同时滋养位于此区域的重要脏腑,如肝、脾、胃、肾、胆、胰腺等。高层次的修炼需要更高级别的能量支撑,因此也需要超乎常人的脏腑运化能力。
二,在第一式练到功力纯熟时,身体会自然过渡到第二式的练功状态。这个时间因人而异,上乘根器者只需几个月,一般人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更久。
三,第一式、第二式的呼吸方式都是自然呼吸。我们将第二式的呼吸称为“中丹田开合呼吸”。
四,要习练桩功第二式,有很多门槛,也有风险,如果不具备充足的把握,不要随意尝试。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习练,或练的是否正确,最好来明心堂让老师亲自指导。练功要精纯,同时习练其他功法可能会产生难以预知的风险。
五,桩功八式中第三至八式,对身体的要求比第二式更高,相应的境界也更高;但这些境界相对于健康来说并不是必须的,不一定都要习练。请大家切勿贪多求快,调整好自己的预期,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练。把形调好了,功夫下到了,把人做好,老天会告诉你下一步该怎么做,这就是正法的特点,大道的规律。但行善事,莫问前程。未来的路,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精彩。
养正桩功第二式之自我评估:我可以习练吗?
请回答以下“5个问题”:
1以百分制计算,我站桩第一式的桩型准确度达到95分以上了吗?
2我的身体健康或已恢复健康了吗?(疾病和亚健康症状都消失了吗)
3我达到小腹常圆、气沉丹田的状态,形成自然腹式呼吸了吗?
4我的两腿气脉已经全通,双脚始终保持温热吗?
5我的两肋可以随自然呼吸自动打开了吗?
如果以上任意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那么说明还没到练第二式的时候。
不宜习练的四类人:
一未满足以上5条中的任意一条。
二练过气功的人士。
三长期习练需要屈膝的功法的人士,如低架太极拳、马步等。
四达到所有要求,但习练第二式出现身体不适的人士。
祝大家功力精进!
相关文章:
站桩会不会走火入魔?
反面案例研究:太极拳爱好者改练养正桩,导致血压升高?
站桩的自然腹式呼吸
入门文章推荐:
什么是站桩
站桩二字,你理解正确了吗——解读《顶天立地的功夫》系列
站桩——破译《*帝内经》的养生密码
站桩——送给父母的健康礼物
如何站桩
站桩入门:松腰——打开阳气总开关
马世琦先生形意拳养生内功入门+桩功第一式视频
马世琦先生桩功第一式图解(体悟篇)
马世琦老师养生内功桩法要诀
站桩如何守神
常见问题
马世琦先生站桩功法入门常见问题汇总(反应篇)
站桩的自然腹式呼吸
减肥与增重,一个都不能少
站桩还是化妆,应该不是问题
脊柱该曲还是直?生理弯曲、站桩与脊椎健康
我想站桩,但是很难长期坚持怎么办?
为什么我会“站晕了”?(桩友必读)
站桩会不会走火入魔?
心得体会
桩友记——年站桩总结汇编(30篇桩友投稿精选)
明心堂纪事:站桩后断除烟瘾
站桩康复经历分享——失而复得的呼吸
恭喜你,气冲病灶!
桩友百日筑基总结:一站安心
现在我也是一个“温暖”的人了——一位“女侠”的真情分享
桩友记:说说放松这件事——站桩三年心得分享
桩友记:我的三体,我的百日
桩友记:三体式12小时?女“站神”诞生记
内功与文化
养正内功文化:道诗二首
如何看懂“武术圈”——解读《顶天立地的功夫》系列
站桩、打坐和禅修的关系——解读《顶天立地的功夫》系列
李白的武功有多高
杂谈:西游记与内功——悟净
“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你看懂了吗?
《功夫熊猫3》中的内功心法
形意拳所藏含的音乐
漫谈武林中的师徒关系
站桩才是理想的“保健品”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
集打卡提醒、数据统计、排行榜、写日记、评论等功能于一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