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碳rdquo才是农作物 [复制链接]

1#

点上面↑免费
  
  

因缺碳间接造成农作物的病害,可分两大类:


  
  

1、土壤板结和药害


  
  

土壤板结和药害(土壤中农药残留严重)造成农作物多种病害,在此不作细述。如果土壤中有机质丰富,或者对土壤施足有效碳,这些危害是可以减轻甚至是可以避免的。

有效碳不仅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可以解决土壤板结的问题,而且,有机碳化合物还是良好的解*剂。由于除草剂和其他农药直接施到土壤,使土壤微生物受到极大伤害。如果向土壤施用足量的有机肥或者液态碳肥,可以减轻农药的药害,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微生物的损失。农药残留通过氧化和光分解,药性又会进一步降低,重新繁殖起来的微生物反过来会“吃”掉这些残留物。在这种土壤微生物与农药残留物的博弈中,有机水溶碳起着“东风”助阵的作用。这种分析推理已经得到多次实例的证明。

所以缺碳等于任凭土壤板结和药害肆虐而束手无策,使农作物失去良好的土壤生态而导致出现病弱株严重等现象。


  


  

2、化肥的负面影响加剧
  


  

在前面我们讲过:土壤板结的主要原因是有机质的缺失,而不是由于使用化肥。

这并不是说化肥对土壤板结没影响。有机质缺失,化肥对土壤板结影响的烈度就更加凸显。而有机质丰富,化肥被利用率大大提高了,化肥残留于土壤中的硫酸根、氯离子、亚硝酸盐等物质会因转化为水溶有机化合物,以及丰富的土壤微生物的多重作用而无害化,使土地可以永续耕作。

所以归根结底,化肥“使土壤板结”的负面作用并不是化肥之过,而是人们忽视了向土壤施用足量的有机肥料的结果。


  


  

3、重茬症
  


  

作物“重茬症”并不直接是由哪种病*或病菌引起,而是由于营养严重失衡,根系十分衰弱和土壤微生态系统极不正常等因素综合造成的某些作物严重的“亚健康”现象。

营养失衡,指某些作物必需的矿物质营养元素(因重茬)不足,这一点大家都有了解,但碳的缺失就不为人所认知了。

其实在许多情况下,水溶有机活性碳的供给,不但提供了碳元素,而且把那些土壤中难溶的矿物质营养也活化输送进植物,也即补充了碳,其他营养失衡问题的不利影响会减轻,作物根系问题,土壤微生态问题都会好转。所以作物“重茬症”必定会有缺碳的因素存在。


  
  

此外,农作物因病菌或病*原因而发生的许多常见病,都与土壤问题、根系问题、营养不平衡问题有密切关系,当然也是因缺碳而间接造成的。这些病害如:果树的早落叶病、腐烂病、水果的黑腐病、茄椒类的青枯病、炭疽病、棉花的枯萎病、*萎病、瓜类的霜霉病、马铃薯的晚疫病、烟草的花叶病、蔬菜的根瘤病等等。


  


  

●缺碳病造成的巨额损失和严重后果


  
  

1、早衰


  
  

这是缺碳病引起的直接的也是最大的危害。

这主要表现在果树提前老化和生育树龄缩短,以及一大批经济作物采收期变短。多年来南方柑桔树的*龙病被称为不治之症,多少专家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病因众说纷纭,有说细菌病,有说病*病,但从来没有人开出过一个有效的治疗药方。

北方苹果、梨、桃等果树的早落叶病,茎秆腐烂病、腐根病也被说成是不治之症,人们也都在病菌或病*方面寻找原因,却无治愈的良方妙招。其实这些病都无一例外地也是由于土壤板结和植株早衰发展过来的。那些偏施化肥的瓜、豆、茄类作物,再怎么加强管理,其采摘期都很短,但相同环境只要施用了有机肥料,其采摘期就一定能延长。


  
  

植株早衰的主因就是缺碳!
  


  

早衰不但使农作物生育年龄(或采收期)缩短,总产量大幅下降,还造成农产品品劣化。以上节所述两种苹果为例,品质劣化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产量下降的损失。全国仅仅考虑大量果树和瓜、豆、茄等这些受早衰症影响最明显的作物,因早衰而造成的产量下降和品质劣化两种因素合并统计,总产值损失必定在50%以上,这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2、直接病害


   

农作物哪些病害是由于“缺碳”直接引起的,这是一个大课题,有待分门别类继续进行研究。目前可以确定的有:


  
  

1、阴雨天发生的*叶和落叶。这一症状一直被误认为是“水浸”。
  


  

2、对环境胁迫和药害肥伤缺乏抵抗力的弱株。在严重缺乏有机肥料的农田,一次严重的灾害例如冻害、水浸或者使用农药不当或化肥烧伤等,就会落下一大批弱株,这些弱株吴明显病症,但却生长缓慢,株形萎顿,我们称之为“亚健康”株。
  


  

3、植株虚长、营养积累不平衡和叶绿素不足的“失绿症”。其实失绿症也是一种“亚健康”,这在营养液无土栽培和大棚瓜菜尤为广泛发生。
  


  

4、水稻倒伏。许多专家认为水稻倒伏是由于缺钙、缺硅。不错,只要是倒伏的水稻,都可以检测出含钙含硅量不足。但是支撑水稻茎秆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的最主要成份是碳,缺碳才是水稻倒伏的根本原因。

另外,缺碳还导致钙和硅的被吸收率低。因为钙盐和硅盐通常都难溶于水,只有借助含碳有机酸的溶合(螯合、置换等)才溶于水而被吸收。有了充足的水溶有机碳,不但给作物直接补充了碳,还使钙和硅被吸收利用率倍增。这是空气中二氧化碳所不能达到的。

所以水溶有机碳“团结”了钙和硅,把作物躯干支撑了起来,这就好比建筑物构件中的混凝土,它不仅有水泥、砂石,还有钢筋。没有钢筋建筑物是支撑不了重量和高度的。现在有些高产水稻的品种,到了一定亩产量就不敢再采取增产措施,就是怕倒伏。专家们如果转换一下思路,把眼光盯住碳,也许问题就能解决。


  
  

5、食品质量问题。食品质量差,甚至损害人类健康,这也是农作物的一类病,我们可称之为“食品质量病”。当前人们普遍
  

●缺碳病的严重性


  
  

全局性——不论东西南北,几乎所有农作物都有可能发生缺碳病,而实际上每年都有大规模农作物处于缺碳之中,其因产量不足和质量下降所造成的损失,是数以千百亿元计的。
  


  

系统性——缺碳病不但造成农作物直接发生多种病害,还间接发生更多病害,这导致农药用量大增,带来新的经济损失和食品不安全。

缺碳病还导致化肥利用率下降,带来农作物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土壤更加板结或沙化,还导致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因为缺了一个“碳”,带出了一大堆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和民生问题。
  


  

长远性——缺碳病引起生态循环链条破坏,农业环境恶化,种质资源退化等问题,都是难以修复和不断延续的,这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造成长期的严重危害。

◆造成碳“短板”问题的原因:

1、技术进步,“化学农业耕作”模式,导致长期对耕地土壤“碳”的掠夺;

2、追求粮食产量,过度掠夺土壤碳;

3、耕者生活方式改变,加速对碳的漠视,不爱惜耕地,不培肥地力,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

4、千百年来我们先辈用堆肥和秸秆还田形成的土壤中的碳库(有机质)被不断施加的矿物质养分洗劫一空!

而在今天的现实情况中,种植户们不理解作物需肥规律,认为化肥施用越多,作物就可以获得高产。当作物处于“碳饥渴”状态时,微生物繁殖条件差,土壤中大量的N、P、K无法被有效利用,进一步加剧土壤板结,形成恶性循环;而当碳元素充足时,土壤的碳氮比(C/N)提高,这使土壤中的微生物获得良好的繁殖条件。土壤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会进一步提高土壤的生物肥力和物理肥力,从而提高土壤中N、P、K等矿质营养元素的利用率,形成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关于碳的意义和缺碳病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就介绍完了,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教!留言区请点评!

长按下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